本文转载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原文链接 https://www.abc.net.au/chinese/2020-08-11/coronavirus-and-surfaces/12547460
自从快递员送来一个小纸箱的包裹后,Jane Chen心中就惶恐不安,生怕包裹上有新冠病毒。
墨尔本实行四级限制后,Jane Chen从连锁书店网购了一些书籍。
拆箱前,她用消毒剂对包装箱又喷又擦,之后才小心翼翼取出里面的物品。之后,又是一通清洗消毒,仔细擦拭寄来的每一本书籍。
即便如此,Jane还是不放心,总是担心手上可能已经沾染了“漏网的”新冠病毒。
“我听说新冠病毒能在纸上活24个小时,还有人说病毒可以活几个月呢。要是东西没擦干净就麻烦了,”她叹息道。
新冠病毒在物体表面究竟可以存活多长时间呢?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就这一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
流行病学家、世界卫生组织顾问玛丽-路易斯·麦克劳斯(Mary-Louise McLaws)表示,研究发现,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和非典病(SARS)病毒一样通过咳嗽或飞沫直接传播给他人。
世卫组织认为,这种病毒不太可能通过物体表面传播。
三月份发表在《新英格兰医药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研究发现,在实验条件下: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有人通过食物或饮料将病毒吞入体内而染病。
物体表面若沾染新冠病毒会构成什么风险呢?
不用太担心物体表面沾附病毒带来的风险。(AAP: Stefan Postles)
通过人类对其他类型呼吸系统疾病的了解,某人若触摸了带有新冠病毒的物体表面或某一物体,然后再摸自己的口鼻或者眼部就会染上病毒。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的传染病预防及控制专家苏西·霍塔(Susy Hota)说:“早期研究表明,这种病毒可在物体表面存活最毒六天,这种情况让人担忧。”
但她同时表示,病毒通过物体表面传播的的风险可能没有人们最初想象的那么大。
研究人员认为,对新冠疾病进行的研究中仍没有证据表面有人仅仅因为摸过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就染上病毒。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的病毒学家伊恩·麦凯博士(Ian Mackay)表示,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气溶胶造成病毒传播,这意味着物体表面传播的风险就更小了。
麦凯博士认为,问题就在于我们通常无法确定染上病毒者是如何被传染的。
不过,病毒通过物体表面传播的风险依然存在。病毒在家庭成员内部传播时有可能是病毒的物体表面传播造成的。
迪肯大学(Deakin University)的流行病学专业负责人凯瑟琳·班尼特教授(Catherine Bennett)说,同一个环境中的人染上病毒,很可能是最先携带病毒者在其他人周围呼吸、咳嗽,还触摸了共用物体的表面。
贝内特教授表示,触摸别人碰过的东西后必须洗手,不过也要注意保持社交距离。
麦凯博士表示,摸过可能染有病毒的东西后,别不洗手就摸脸就能防止病毒传播。(iStockPhoto)
截至目前,我们可能在一段时间内都搞不清楚,触碰沾染有新冠病毒的物体表面后,我们染上病毒的实际可能性有多大。不过,我们有办法将潜在的感染风险降至最低。
麦凯博士表示,在处理[邮寄自]疫情热点地区的物体时,不用太恐慌。
“只要确保摸过那件东西后,别不洗手就摸自己的脸就行。
“要是实在担心,就找个地方,把那件东西放置24小时或48小时,您受感染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麦凯博士说。
包裹会受阳光、风和灰尘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降低病毒的存活力。
班尼特教授指出,大家不要太担心摸过邮件或食品杂货就“引毒上身”,而是要考虑经常碰触的物体表面,比如门把手和电梯按钮的卫生问题。
班尼特教授强调,在密闭的环境中更要注意洗手,因为同一样东西大家都摸来摸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很近。